一、發(fā)生趨勢:
根據我站調查分析,預計我縣第5代稻飛虱3級發(fā)生(中等發(fā)生),局部4級(偏重發(fā)生),如防治不力,部分水稻將出現"穿頂",造成產量損失。
二、發(fā)生期:9月24日至9月28日。
三、主要依據:
1、田間蟲量:我站9月19日在荊頭山、軍墾、半壁山等多地調查,一季晚稻田間飛虱蟲量30-140頭/百蔸、平均67頭/百蔸,短翅成蟲5-40頭/百蔸,平均17頭/百蔸。成蟲占62%,若蟲占38%。短翅成蟲數量較多,有利于大量繁殖。
2、水稻長勢:我縣一季晚稻面積較大,目前大多數處于揚花至灌漿期,直播田種植密度高,田間蔭蔽,部分稻田氮肥偏多,葉片嫩綠,適合飛虱取食為害。
3、氣候條件:據預報,9月下旬,氣溫偏高,主要是晴到多云天氣,基本無雨。晚秋不涼天氣對稻飛虱發(fā)生有利。
四、防治方法:
1、防治時間:9月24日至9月28日。
2、防治田塊:一季晚稻、遲熟中稻。
3、防治藥劑:可選用
(1) 10%三氟苯嘧啶(佰靚瓏)16毫升/畝;
?(2) 25%吡蚜酮20-30克/畝;
(3)25%呋蟲胺油懸浮劑20克/畝;
(4)80%烯啶·吡蚜酮10-20克/畝。
每畝兌水30公斤對準水稻基部均勻噴霧。
注意加強水稻電光葉蟬的防治
7-9月,由于長期大范圍嚴重高溫干旱天氣影響,近期,我縣一季晚稻出現電光葉蟬危害,據我站調查,百蔸蟲量在300-2900頭,蟲量大。電光葉蟬屬于刺吸式害蟲,成蟲為石灰色,翅面上有一褐色閃電狀紋,具有很強趨光性,能飛善跳,受驚時會迅速躲避。主要取食水稻葉片和葉鞘,致受害稻株生長緩慢,葉片發(fā)黃或整株枯萎,千粒重降低,造成減產,還傳播水稻矮縮病等病毒。各地必須加強防治,防治藥劑同稻飛虱,防治時,田間保水3-4天,效果更好。(防治稻飛虱可兼治電光葉蟬)。?? ??
擬稿:柯圣黃? 審核:林先松? ? ?簽發(fā):劉會江?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